All pictures, work and content of this post is Copyright. No plagiarize and copy is allowed.

Tuesday, December 4, 2012

少女心不一定在少女裡。


建築教育算是很中性的,不覺得身為女生在建築學習的路上有甚麼巨大的障礙。以我的建築學習過程為案例的話,我其實是從更嚴峻的數理的環境中,回到比較女性化的感性浪漫裡。不只作品如此,哭點也降低,喔~ 其實外型也是。(大學同班同學應該沒有人會對這句話投反對票~  呵呵,大一綽號是"國王" 啊! 多囂張 )    建築並沒有刻意讓女學生們變得格外男性化,只能說創作期間不會想要花時間梳妝打扮,也沒在約會,但這不過是外在的部分。 因此,我覺得討論建築教育的時候,用詞絕對是一種藝術。  談改革的時候,若是用把女性特質帶回建築教育,這樣似乎會跟女性主義扯上關係,讓人誤會。更適切的方式可能要說: 怎麼讓 非主流的設計也有發揮的舞台。




我一路上的男性好友裡面,個性比女生還要纖細敏感的比比皆是。畢竟建築系普遍被歸類在工學院二類組,女生會走上這條路的,常常本身打從娘胎就是個鐵娘子,真的是因為過於女性化、柔弱無力而表現不好的並不多見。通常在建築學習上充滿陣痛的,是非主流設計模式的學生,而這無關性別,男生女生同志都一樣。只要你的設計方式跟現在的大學部召集人不同,跟整體學校的走向不同,你就是不對,就是沒有天份,就是不適合念建築,最好轉系。 試想看看,現在這些檯面上的大師,如果是你的同學,他們評圖真的會評得很好嗎??

其實建築是一個很寬廣的學問,也許有些同學可以是很棒的細部設計師,有些同學可以在設計的哲學思考裡走出一片天,甚至有些同學以後可能會進AutocadAdobe 一起研發最新的設計繪圖方法,建築教育要怎麼讓每個學生在具備基本建築素養之後,可以找到自己在這塊領域的長處並好好發揮,始終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學校裡的設計課程通常只適合一部分的學生,一些動作慢、細心、想很多、模型做很小的同學通常在校期間都表現不會太好,他們不容易在2個月就要有平、立、剖的創作系統裡面有亮眼表現,但這完全不等於他們的設計能力有巨大的問題,這樣的評論是不公平的。 我大學時期的班級,熬到畢業的只剩不到一半的同學,在我的立場來看,不是我同學們設計不好,而是這個教學系統中並沒有留給他們容身之處,而他們在入學前是沒有辦法預知這件事情的。

因此,我想焦點應該跟性別無關,而是學校對不同的設計方法有沒有給出足夠的包容性,以及起初在入學時的測驗、篩選方式是否得當。

有些媳婦熬成婆的前輩,此時可能會覺得說這些都是個人的選擇,建築就是這麼硬,連基本功都做不好的人本來就不配走建築,應該離開。  要留,你就要奮戰下去,到你的建築開花結果的一天!   確實是這樣沒錯,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不該動不動就說是學校教不好,所以才會設計做不好,一昧把問題都推給學校是沒有意義的。但是,熬成婆的大家,千萬不能忘記的就是當初煎熬的過程,一個 18-19歲的學生維護自己的設計的時候的困境與惶恐,與其說服學生苦撐就會贏,熬成婆你就自由了 這種惡質循環的思考,還不如從當下開始,就多多嘗試如何調整出一種可以百花齊放的學習環境。    (理想化人格再次發作)

隨著建築系女學生的數量逐年增長,大家開始發現關於女性建築教育的資料、分析記錄很缺乏,的確應該多多記錄與研究,但背後真實的意義其實並不是要保障女性同學甚麼事,而是給予現行專斷的建築教育多一種方向去思考。 


至於進入職場以後的性別差別待遇  ... 這就太複雜了,本人經驗也太少,暫且擱在這~~ 呵呵







(扯題 ) 
很多日系男建築師的作品也是相當優雅空靈,但我們也不會說他在做女性化建築 ,那女學生做了超霸氣的設計為什麼就要被說是在學習男性的創作模式呢??  其實從一開始就不需要把風格跟性別做太多的聯結,不然在女性主義高漲的現在,可能會意外的從另一個角度打壓了喜歡做粗壯豪邁設計的女生。

不是每個女生都有少女心,同理,不是每個女生都有辦法做妹島的少女建築。

(小威應該可以)

http://yaledailynews.com/blog/2012/11/30/women-in-architecture-reunion-examines-gender-diversity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