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Approach
<背景前言>
我的母校東海建築是一個重視空間操作與人文價值的設計學校,每年大約錄取30-40名大一新生就讀,即便人數取樣不是特別多,依舊可輕易將同學們依屬性區分為:
土系列 - 苦幹實幹硬派建築 絕招: 爆炸圖,陣列般的Study models,結構總是合情合理
風系列 - 華麗參數型設計 絕招: 線很多的Diagram, 複雜數學幾何
木系列 - 種花種草 建築植人 絕招: 大師揮灑曲線平面,神乎其技PS美圖,材質王
花系列 - 感性藝術家 絕招: 優美時尚的設計動作,輕舟已過萬重山
地系列 - 議題研究型 絕招: 都市規劃設計,Mapping, 大數據,基礎建設達人
混合型 - 研究發明導向 絕招: 給甚麼老師帶就做甚麼設計,風格不限,鬼點子多
而本人作為一名混合型選手,大學畢業後便踏上了追求凡事略懂的旅程,先後就讀了都市研究導向的Cooper Union MArch2, 以及側重技術的 Harvard GSDMDes - Technology ,現於專攻材料探索與工法創新的 Heatherwick Studio 任職 Designer-Maker
( Designer - Maker :擅長處理材料與製作的建築設計師,通過訓練後可以使用工廠所有的器具。一般空間設計外,會特別協助案子的材料研究,模型study, 1:1 mock up ,公司目前有四名Designer-Maker )
< Harvard GSD >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江湖上簡稱GSD, 於1936年正式整合建築、景觀、都市計畫成立設計學院,學程非常豐富,幾乎各種屬性的同學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一個相對應的學程。系館主體為巨型開放式階梯狀工作室,為東海大學建築系館的參考原形。2015年秋季的官方數據表示目前有超過850名學生在GSD就讀,師資約170人,40%為建築學院學生,景觀、都市設計與設計研究學生則各佔20%,國際學生佔48%,來自58個不同國家,51%的學生為女性,學生平均年齡為27歲。
(這邊沒有大學部,全部通通是研究生以上,規模為東海建築放大五倍,系館大約翻新十倍)
目前提供的學程有以下:
Studio-Based Program:
Master in Architecture I,
MArch I AP,
Master in Architecture II,
Maste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
Maste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 AP,
Maste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I,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Urban Design,
Master in Urban Design, Master in Urban Planning,Concurrent and Joint Degrees (註一)
MArch I AP,
Master in Architecture II,
Maste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
Maste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 AP,
Maste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I,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Urban Design,
Master in Urban Design, Master in Urban Planning,Concurrent and Joint Degrees (註一)
Research-Based Program:
Master in Design Studies,
Master in Design Engineering (註二),
Doctor of Design,
Doctor of Philosophy
Master in Design Engineering (註二),
Doctor of Design,
Doctor of Philosophy
<Harvard GSD MDes>
GSD是個強調多樣性與創新思考的設計學院,院長Mohsen Mostafavi 期許GSD是一個勇於重新定義設計的先鋒實踐者,並多次引用了哲學家班雅明的名言-
In every era the attempt must be made anew to wrest tradition away from a conformism that is about to overpower it.
每個時代人們必須重新將傳統從因循守舊之中奪回
每個時代人們必須重新將傳統從因循守舊之中奪回
– Walter Benjamin, “Theses o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1940)
若要正面迎戰這個高度複雜的驟變時代,跨領域的合作已成為必然,而基礎在各個學科都相當有競爭力的哈佛大學,跨領域學程在這裡是真實的被執行,絕對不是一個虛浮的口號。
GSD MDes 學程由於不受領域證照的約束,選課非常靈活多元,鼓勵跨學院修課,更可以跨校到隔壁MIT修課,學分皆可轉換。此外,若是有特別想要研究與自主學習的方向,還可以寫報告書申請Independent Study, 核准後可在教授的指導下自行發展並獲得等同一門課的學分。
GSD MDes 學程由於不受領域證照的約束,選課非常靈活多元,鼓勵跨學院修課,更可以跨校到隔壁MIT修課,學分皆可轉換。此外,若是有特別想要研究與自主學習的方向,還可以寫報告書申請Independent Study, 核准後可在教授的指導下自行發展並獲得等同一門課的學分。
MDes目前總共有八個Concentration:
Art, Design, and the Public Domain 藝術設計與公共領域
Critical Conservation 批判性保存
Energy andEnvironments能源與環境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Design歷史與理論
Real Estate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房地產
Risk and Resilience 都市防災
Technology 運算與材料工法
Urbanism, Landscape, Ecology 都市主義與生態
Critical Conservation 批判性保存
Energy andEnvironments能源與環境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Design歷史與理論
Real Estate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房地產
Risk and Resilience 都市防災
Technology 運算與材料工法
Urbanism, Landscape, Ecology 都市主義與生態
其中側重工程的Technology 與 Energy and Environments 為 STEM專業學位 ,各領域每年招收4 -10名學生,不同領域在第一年有申請院內轉換的機會。
MDes為一年半三學期制,最後一學期必須完成畢業論文。多數學生會將論文時間延長變成兩年制學程,極少數非常進階的學生可以通過審查在一年兩學期內完成整個學程。
(上次一年從MDES -TECH 畢業的大大 人可是在 Grey Technology 做了好多年........ )
(上次一年從MDES -TECH 畢業的大大 人可是在 Grey Technology 做了好多年........ )
(影片不錯 可以看看)
<MDes - Technology>
MDes -Technology 每年錄取十名左右的學生, 學生背景涵蓋 建築、工設、藝術、資工,申請者不一定要有編程或設計背景,但強調設計思考與觀點整合。項目細分為四個子方向:
Design Computation 參數設計
Responsive Environments 互動設計
Advanced Materials and Systems 高性能材料與系統
Digital Fabrication and Robotics 數位構築
Responsive Environments 互動設計
Advanced Materials and Systems 高性能材料與系統
Digital Fabrication and Robotics 數位構築
為了加強合作性,第一學期統一必修 Computational Design,Digital Design and Fabrication,提升整體編程與構築的基礎能力。第二學期必修Responsive Environments,學習互動技術在空間中的應用,其餘則為自由選課,沒有強制限制。
設備與助教團隊在這個領域中扮演格外重要的角色,GSD Fabrication Lab 有三名專業技師與50名以上的受訓助教團,工廠有標準配備的木工、金工房,雷切設備外,另有兩台六軸機械手臂,可做水刀切割,三台CNC車床,六台3D列印機,分別可噴石膏、塑膠與樹脂。學期間各種軟體與新興插件都有助教們開的Tutorial 課程可以輔助學習,並可免費使用線上學習平台Lynda.com
此外,Technology的學習與以下數個單位有密切往來:
Harvard Innovation Lab - 哈佛創業育成中心,提供各系所學生新創企業所需要的平台與空間
Wyss Institute - 仿生工程研究中心 (Biologically Inspired Engineering)以生物學為基礎,結合醫學、工程、 設計領域共同研發材料與機械裝置
SEAS - 哈佛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提供各種等級的工科教育
Responsive Environments & Artifacts Lab 哈佛互動環境實驗室
MIT Media Lab - 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致力於設計、科技、研發等技術整合與轉化研究。
Responsive Environments & Artifacts Lab 哈佛互動環境實驗室
MIT Media Lab - 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致力於設計、科技、研發等技術整合與轉化研究。
< 個人學習經驗分享 >
混合型的同學適應力強但有選擇障礙,從人生到設計都會充滿各種選項。意識到創作工具的掌握性會影響設計思考的事實後,我便決定以設計為基底在技術與材料應用上做提升,所以選擇了MDes - Technology。 十分慶幸自己是第二個碩士時才選擇了這個學程,這時的我知道自己想要補強的方向,以此能夠在放牛吃草的系統裡面組出適合自己的課單。 必修課以外,我有三門課都跟著變形設計專長的創作者 Chuck Hoberman, 從機械原理,變形細部設計,大型裝置製作,動態材料,到摺紙原理與機器人研發,是一連串非常有意思的學習。
為了不辜負跨領域學程的精神,我也在MIT 修習了名 課 How to make almost anything ,從數位構築到電路設計以每週一個新技能、新創作的速度跑了一遍,過程中必須與各科系的同學在不同的實驗室裡面學習,馬拉松式的跨領域震撼教育逼得我不時要向各種朋友請益,無數個崩潰無眠的夜晚正式打破了我的個人英雄設計主義,也終於可以真心地欣賞不同學科的做事方式與箇中樂趣。
在累積了變形原理與電路知識以後,論文設計時我延續了大學畢業設計的心理學裝置主題,製作了會隨腦波訊號變形的意識牆互動裝置。參與者配戴藍芽腦波儀,將不穩定的生物訊號輸入電腦分析,再由控制器驅動變型牆面。牆面由彈性布構成,牆後的銅管依照數據調整旋轉角度與速度推擠布面變型,將無形的精神轉化成可經驗的三度空間。
大學時期新穎的想法總容易被抨擊說無法用空間回應,如今在跨領域學程的鍛鍊下,想法與提案都可以被學者們真誠的討論,內心覺得非常感動。我想評斷必須建立在足夠的理解之上,而理解的過程需要溫暖的同理心。很意外地MDes學程使我的個性比過去謙和柔軟許多,這部分實在是始料未及。
學校的本體還是師資與學生。在這邊最令人驚艷的也是這兩者,每天都有各式各樣一流的課程在發生,同學間更是很難找到什麼不認真的豬隊友,每個人普遍對生命的積極度都異常的高,是個可以互相激勵人生前進的狀態,畢業以後我十分懷念這段求學時光,學習量與創作量都有種暢快感。最後 ..... 用作品來溝通是最直接了當的事情了,歡迎點入不同Mdes-tech 同學的個人網頁,大家風格差距大,人生的道路也不同,參考參考囉!
Ling-Li Tseng
Jared Friedman
Saurabh Mhatre
Zach Seibold
Olga Mesa
Rachel Dickey
Nick Jacobson
Jili Huang
Yujie Hong
Nathan Melenbrink
(有發現新的網頁會繼續補上)
<常見Q&A>
Q: 申請時GRE TOEFL成績重要嗎?
GRE對設計學院來說不太重要,但TOEFL很重要,官方要求聽說讀寫各科目要達到23分,任何科目未達26分都會被要求加修付費暑期英文課程,但這件事可以跟校方討論,我的印度同學們成績未達標準但因為官方語言是英文,申訴以後就不用上課了。
Q: 申請時在校GPA成績重要嗎?
相當重要。這不是一間追求個人特質的藝術學校,課程有許多合作項目,所以整齊的學科基礎能力跟求學積極度是挑選學生的重要參考。錄取比例約為10%。
Q: 申請時 Personal Statement 重要嗎?
相當重要!尤其是較為偏門的MDes Program. 由於GSD的申請可以填三個志願,過去難免有想念MArch2的同學填些 MDes 當個備案,但其實這些課程已經很大幅度地脫離傳統建築,甚至不少非建築背景的學生申請,是否能在 Statement 中表現自己對這層差距的理解度,以及對此特定領域的探索的熱情,都是很關鍵的考量。
不過我也有發現,不論那一個學程,基本上都還是挺講究美學(畢竟是個設計學校??)
Q: 申請時 Personal Statement 重要嗎?
相當重要!尤其是較為偏門的MDes Program. 由於GSD的申請可以填三個志願,過去難免有想念MArch2的同學填些 MDes 當個備案,但其實這些課程已經很大幅度地脫離傳統建築,甚至不少非建築背景的學生申請,是否能在 Statement 中表現自己對這層差距的理解度,以及對此特定領域的探索的熱情,都是很關鍵的考量。
不過我也有發現,不論那一個學程,基本上都還是挺講究美學(畢竟是個設計學校??)
Q: GSD MDes Technology 跟 MIT SMArchS Computation 的差別?
課程架構相似度高,兩校資源共享,學生的個人差異大過學程差異,但GSD 重視設計,新生中會有零基礎一行code都不會寫的同學,而 MIT 重視工程研發,新生的編程能力會有一定基礎,至少會用grasshopper, processing 之類的。
( 但近年GSD TECH 有提高入學者的編程基礎考量,老師們似乎發現鍛鍊美學的速度快過於訓練設計師Coding的速度 @@)
Q: GSD MDes 在系館沒有座位?
( 但近年GSD TECH 有提高入學者的編程基礎考量,老師們似乎發現鍛鍊美學的速度快過於訓練設計師Coding的速度 @@)
Q: GSD MDes 在系館沒有座位?
沒錯!這是個很可惜的事情。因為空間有限,座位優先讓MARCH學生使用。MDes 會在附近的小房間中有工作室,如果有修習需要製作大量模型的課程,可以與系辦要求安排零散的座位,我個人在畢業製作的時候有得到位子,跟MLA的學生一起,這部分需要一點交涉能力。確實覺得不方便,但整體上是可以克服的問題。
Q: MDes Technology 畢業生的就業狀況?
Q: MDes Technology 畢業生的就業狀況?
大約有四成的同學會投入新創的行業,擔任創意科技專家(Creative Technologist) ,互動設計程序員,新創軟體工程師,綜合設計顧問 等。 另外三成同學會留在本行繼續發展,比如產品設計師,建築師。 剩下的三成會持續留在學術領域,任職教授,研究員,或進入博士班深造。
以我自己的同班同學來說,10位同學裡面畢業後的走向是:
軟體工程師 3 名
留任哈佛當研究員 3名
建築設計師2名
室內設計師1名
軟體工程師 3 名
留任哈佛當研究員 3名
建築設計師2名
室內設計師1名
任教職 1名
<註釋>
註一:Urban planning 的研究生可於院內申請雙學位學程,以及部分院外學程,組合方式非常多,請點 官網
註二 :Master in Design Engineering 是設計學院與工程學院籌備多年聯手打造的新型綜合學程,目標在科技、環境、跟社會三大領域中培養出能適應高速變遷的領導型人才,兩年四學期,2016年秋季班為第一屆。
註三:STEM特定學位的學生-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可以申請延長OPT獲得額外17個月的工作許可,畢業後的實習工作簽證可長達29個月。
点赞大白~
ReplyDelete感恩點讚! 偶爾也是要貢獻一點實用文章,不能老是都在廢話
Delete您好,我是嘉大景觀的應屆畢業生,偶然看到你的網頁,覺得你真的超強
ReplyDelete也讓我了解對一切事物都保持好奇心與熱情的重要!!
謝謝你願意分享這些事情!收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