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ictures, work and content of this post is Copyright. No plagiarize and copy is allowed.

Thursday, May 21, 2009

畢評觀點 ( 轉貼浩修老師blog)

評完今年的畢業設計,實在有無限憂心,雖然每年總是免不了有批評不滿之聲,今年卻顯得有點過度驚悚,因為做為建築專業的最後呈現階段,已經到一種無法接受的底線了,舉些重大的缺失:

建築的study model (非概念的study model)的缺乏、過於自我中心的概念或經驗,經不起任何建築基本原則的驗證(結構、動線、涵構、公共私密關係)、認為為建築單純是視覺或經驗問題,因此programming機能動線等安排毫無章法、對環境的不敏感也反映在圖面上嚴重忽視都市活動及形式涵構,完全沒有意識到使用者的真實需求與尺度經驗等等……,泛此種種,我認為與我過去帶這班的studio有密切關係,應該負部分的責任,鼓勵電腦在設計過程的使用卻使得大家忘卻對建築真實性的關注,電腦在這個時代的設計和表現運用有其必然性,但這建立在學生已經有相當札實的建築基本的掌握力才有可能完成,顯然在過去的一年當中,誤用電腦成了大家設計圖面大量海報化、圖像化、版面化的主因,圖面無法交代建築的尺度、構造、結構,1/50的圖面只能表現1/200的資訊,就是在電腦螢幕上zoom in zoom out喪失尺度的結果,另外同時也看不見周遭環境的狀態,基地在做設計時應該是常被關掉的CAD圖層或數位模型量體群組,以增加電腦跑的速度,聊備一格,最後設計做的差不多了才被打開,套進設計中,萬不知已經回天乏術,不僅失去用環境涵構來建構設計的機會,更常讓設計本身出現怪異的尺度,我也注意到許多畢業的實體基地模型都是最後才做的,拿來當表現法用的,不是用來當過程中study用的,這是極大的錯設計習慣。



但是,我仍必須強調,若是大家本身意識到電腦的限制跟能力,運用得當電腦應該讓設計的表現與想法相得益彰,而非欲蓋彌彰,這早就在過去十年間在國外學界業界被驗證,電腦在基礎能力之上將是非常強而有力的發揮工具,不然何來的鳥巢水立方,亦或是台中大都會歌劇院的創新?不過最近逐漸了解電腦的確切運用在(台灣的)大學部建築基礎教育階段幾乎是緣木求魚,主因是我發現大家的三年級前基本功夫是被規定出來的,而不是自己「有意識的決定」,因此到高年級一碰電腦就忘記了諸多基本的建築法則,這並不是說基本動作不應該被規定,而是各位的自主性不足,企圖心不夠,只在應付規定而不願花時間超越規定,基於這個理由,我在重新思考往後的教學中降低數位設計這類在大學部揠苗助長的不良影響,本來我過去數年中看到東海畢業生因為電腦能力缺乏而在申請學校製作作品集、研究所深造和業界工作時的窘境,意圖想增加這方面的基礎能力,今年的畢業設計結果卻讓我充分了解對絕大多數同學而言,不會走路也一定不可能飛,對長期的建築生命更是一種損害,兩害之間似乎只能取其輕,實在無奈。

明年要做畢業設計的同學,請謹慎小心別再犯同樣的錯,不要認為美麗的空間圖像或企圖說一個故事就是建築的全部,但也不必一朝被蛇咬,就畏懼新的可能,或許李志偉的畢業作品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